国庆假期后A股资金动向:巨量资金从何而来?
元描述: 国庆假期后A股资金动向分析,揭秘ETF、机构、外资、银行理财资金的流向,探讨潜在的增量资金来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引言: 期待已久的国庆假期即将结束,A股市场将在节后迎来开门红。节前市场的巨量资金从何而来?这波买入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庆假期前A股资金动向,揭秘ETF、机构、外资、银行理财资金的流向,探讨潜在的增量资金来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ETF资金:买买买,ETF成为投资者入市首选
ETF是投资者跑步入场最趁手的工具之一。超预期政策出台的5个交易日(9月24-30日)以来,股票型ETF交投火爆,合计成交额达到6431.74亿元,合计资金净流入1149.15亿元。不少ETF、LOF基金买入较多,在盘中出现较高溢价。
今年前三季度ETF资金变动情况出炉,年内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合计高达8775.62亿元。境内ETF规模突破3万亿大关,较年初增长47%。其中,A股最大的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已经达到3975.45亿,预计节后开盘首日即可顺利突破4000亿。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的增长就是一部国内投资者对ETF认知史。这只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国内首只跨市场ETF。从2012年成立到1000亿元规模,用了11年时间;今年3月12日,用了7个月从千亿突破到2000亿;从2000亿到3000亿,只花了5个月;而在9月24日规模突破3000亿后,仅用了2个交易日就冲向3500亿大关,或在6个交易日内达到4000亿规模的新高。
近年来,凭借透明、灵活、费率低等特质,ETF投资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指数涨幅明显,投资者借指数入市的特点也更加鲜明,可以预测ETF真正迎来了繁荣时代。
除了个人投资者,包括保险资金、私募也在买入ETF。以二季报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共有225只私募证券基金出现在200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ETF份额达39.4亿份,同比增加了1倍之多。
机构资金:低配的内资机构空头回补,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是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超过3.3万亿元。今年以来,险资投向股票、股票型基金规模增幅或达到22.68%,年内增加6000亿元。
然而,多方数据显示,在此轮牛市之前,国内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仍处在历史较低水平。截至2024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1.8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3.3万亿元,占比仅10.4%。私募方面,股票私募仓位为48.45%,同样处于历史低位。公募方面,尽管仓位由于监管要求并不算低,但近年来规模增长显著放缓,后续随着市场修复,基金发行也有望回暖。
这意味着未来,随着市场上涨,后续规模增长、仓位抬升有望带动增量入市。
外资资金:外资重新回到中国资产,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中信证券、兴证策略等多家券商跟踪显示,外资正在迅速回流。显著增配港股是市场趋势之一,数据显示,外资在港股上,9月16日以来的短短半月间累计流入606亿港元。
近一周以来外资加速建仓中国资产,摩根大通的交易席位累计扫货超80亿港元。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比亚迪H、紫金矿业、海螺水泥等外资审美的个股均在扫货之列。
近期外资已经从空头回补转向积极做多,已成为推动港股大涨的主要力量。对于A股,近年来外资流入显著放缓甚至出现流出,远少于2018-2021年均3000以上的规模。外资对于A股的配置仓位也降至历史低位。近期,已看到外资长买和空头回补资金的共振。中长期,外资仓位的回补将驱动资金持续回流中国。
外资风向转变早有迹象。桥水在6月底发布的观点中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风险资产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具吸引力。综合来看,中国很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政策宽松。如果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政策制定者拥有足够空间加大刺激力度。这大概率将使风险资产相对于现金取得正回报。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办主任何立峰在京会见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当时,达利欧表示,长期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
银行理财资金: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资金流向权益市场
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资金在配置的结构上发生了分化。近期机构在债基上的赎回明显增加,一方面是获利了结,另一方面,有市场观点认为,在超预期的宽松政策之下,机构投资者对股债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不排除侧重在权益市场上加大布局。
工银银证转账的数据更能直观感受到普通投资者从银行理财向股市资金搬家的迹象。数据显示,9月24-9月30日期间,工行银证转账指数分别为2.15、1.40、4.40、7.04、16.71,其中个人投资者分别为1.19、1.87、1.08、5.20、16.92。个人投资者增幅明显,而且风格也更趋于激进。
潜在的增量资金
整个国庆假期,股市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尤其是港股开市4日,大涨3天,也让A股投资者迫不及待等待开市。
券商忙了整个假期,不少券商在6日开始,财富、经纪条线,包括券商召开开市前动员大会,全面开工。开工的主要任务只有一个:开户。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已经办理开户户数或已高达数百万,另有更多投资者排队等待开户审核与验证。中国结算已提前开放统一账户平台和身份信息核查系统等渠道权限,便于券商等提前准备。不过国庆节期间新申请证券账户仍要等10月8日才能完成,10月9日才可正常进行交易。
除了外资、机构资金,接下来还有哪些增量资金值得期待?
第一,9月30日之前开户的新投资者将迎来入市潮。此次新开户中,线上开户优势显著,或主要由于当前互联网用户群体普遍年轻化,90后和00后是近期开户的主体,新开户中近七成是90后和00。
第二,8000亿大礼包打响第一枪。央行创设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创设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
第三,随着经济复苏,居民储蓄可能向权益市场转移。近年来,居民储蓄率持续走高,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对存款收益率的预期下降,可能将部分储蓄资金配置到风险资产,为股市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总结
国庆假期前,A股市场资金涌入,ETF、机构、外资、银行理财资金纷纷入场,推动市场持续上涨。节后,随着新开户投资者入市,8000亿大礼包的利好释放,以及居民储蓄可能向权益市场转移,A股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量资金。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常见问题解答
1. ETF为何如此受欢迎?
ETF具备透明、灵活、费率低等特点,能够跟踪特定指数,使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于多元化资产组合,深受投资者青睐。
2. 机构资金为何配置比例较低?
近年来,国内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风险偏好、投资策略等方面的因素。
3. 外资为何看好中国资产?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认为中国政策宽松、风险资产具有吸引力,因此正在加速回流中国市场。
4. 银行理财资金为何流向权益市场?
由于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机构投资者对股债市场的判断发生变化,不排除侧重在权益市场上加大布局。
5. 哪些因素影响着A股未来的增量资金?
A股未来的增量资金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市场情绪、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
6. 国庆假期后A股市场将如何走势?
预计国庆假期后,A股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走势,但需关注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以及市场情绪的变化。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谨慎决策。
